当前位置:首页 > 问答大全 > 高一地理知识点

高一地理知识点

被浏览: 0次 2023年05月13日 04:33
热门回答(2个)
游客1

  一、宇宙的天体
  自然天体——恒星、星云、行星、流星体、彗星……
  ⒈天体
  人造天体——宇宙飞船、人造卫星……
  ⒉天体系统
  地 球
  地 月 系
  太 阳 系 月 球
  银河系 八大行星系
 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
  河外星系
  ⒊恒星、星云
  高速运动
  炽热气体
  a.恒星 自身发光
  体 积 大
  密 度 小
  b.星云——云雾状的天体
  体积更大、密度更小
  ⒋太阳外部结构
  光球—— 黑 子
  色球—— 耀 斑 太阳活动 11年
  日冕——“太阳风”
 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
  a.光热——生命
  b.自然现象
  c.短波
  d.指南针
  e.极光
  ⒍太阳系
  a.中心——太阳(99.86)  近日行星(类地行星) 共向—自西向东
  b.九大行星:水金地火|木土|天海冥   巨  行  星 共 面
  远  日  行  星 近 圆
  c.小行星:火、木之间
  d.卫星:土卫(最多)
  彗核——冰
  e.彗星 彗发——气体
  彗尾
  f.流星体——陨星 陨石
  陨铁
  g.行星际物质
 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
  a.远近适中→温度适中→液态水(0~100℃)
  b.质量体积大小适中→大气→O2→生命

  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、形状、运动
  一、地球仪
  ⒈赤道——周长:2πr≈4万㎞
  ⒉地轴
  ⒊两极
  ⒋赤道半径——6378㎞ 平均半径6371㎞
  ⒌极 半 径——6356㎞
  ⒍形状——赤道略鼓,两极稍扁,不规则球体
  ⒎表面积——5.1亿㎞2
  南 北 方 向
  ⒏经线 等  长
  不能自成圆圈
  0°本初子午线 180°W 0° 180°E
  经度  西经 东经
  大  小 小  大
  东西半球:20°W→160°E
  东 西 方 向
  ⒐纬线 不 等 长
  能自成圆圈
  纬度: 90°N
  60° (0°~30°低纬,30°~60°中纬,60°~90°高纬)
  30°
  0°
  30°
  60°
  90°S
  ⒑经纬网——定位、定向
  例:A(50°N,116°E),B(70°S,160°W)
  自  转
  二、地球转动  公  转
  物质运动
  一地球的自转
  中心——地轴 北极上空看——逆时针
  ⒈概况 方向——自西向东
  周期——24小时 南极上空看——顺时针
  ⒉地理意义
  ⑴昼夜交替
  晨昏线
  不发光
  不透明 调节地球“体温”
  自 转
  ⑵时差
  a.时间  刻
  段
  1°——4′
  b.地方时 15°——1小时
  360°——24小时
  c.时区 24个
  东 一 区
  中零时区
  西 一 区
  22. 5W 7. 5W 7. 5E 22. 5E

 庆带 相差一个时区,相差一小时
  东早西晚,“东+西-”
 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(一天)
 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,日期差一天
  日界线180°经线 “之”字形
  “北京时间”——东8区的区时,120°E的地方时
  “乌鲁木齐时”——东6区
 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——气流;水流
  北半球——右偏
  南半球——左偏
  枣差顷二地球的公转
  中心——太阳
  ⒈概况 方向——自西向东
  周期——365(366)5时48分46秒

  近日点  远日点
  1月初  7月初

  ⒉怎么公转?
 凳陆 a.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.5°交角
  (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.5°交角)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
  b.地轴的指向不变
  3.21 春分赤  道
  6.22 夏至——→北回归线
  9.23 秋分——→赤  道
  12.22冬至——→南回归线
  ⒊地理意义
  a.引起正午太阳高度(角)的变化
 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
  6.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、北递减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
  12.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、北递减
  b.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
  3.21,9.23昼夜平分
  6.22 北半球 昼>夜 纬度越高,昼越长 66.5°N以北,极昼
  南半球 昼<夜 纬度越高,昼越短 66.5°S以南,极夜
  12.22 北半球 昼<夜 纬度越高,昼越短 66.5°N以北,极夜
  南半球 昼>夜 纬度越高,昼越长 66.5°S以南,极昼
  c.四季的变化
  天文四季:
  夏季:太阳高度最大,昼最长——热
  秋季:太阳高度渐小,昼渐短——凉
  冬季:太阳高度最小,昼最短——冷
  春季:太阳高度渐大,昼渐长——温
  民间四季:
  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
  积温四季:
  春:3、4、5月 夏:6、7、8、月
  秋:9、10、11月 冬:12、1、2月
  d.五带的划分
  热带、北温带、南温带、北寒带、南寒带

  第三章 地图
  一、地图三要素
  N
  W E

  ⒈方向 S
  经纬线、经纬度
  在两极上空看:N——逆;S——顺
  指向标
  ⒉比例尺(缩尺)= =
  a.线段式
  1∶10000000
  一比一千万
  b.数字式 1千万分之一

  c.文字式:图上1厘米代表是第100㎞
  比例尺越大,表示范围越小,内容越详细
  比例尺越小,表示范围越大,内容越简略
  ⒊图例(符号),注记(文字,数字)
  二、地图上的高度
  ⒈绝对高度——(海拔)
  ⒉相对高度——(H-h)
  ⒊等高线
  a.等高线密集——陡
  b.等高线稀疏——缓
  c.陡崖:

  d.山峰:

  e.鞍部:

  f.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——山谷
  g.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——山脊
  ⒋地形剖面图
  ⒌分层设色地图
  蓝——水(乳白色——大陆架>-200米)
  绿——平原<200米
  ——丘陵
  黄——高原
  褐——山地、高原

  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
  一、地球内部圈层
  ⒈地壳
  化学元素(氧、硅)—→矿物—→岩石
  山地高原50~70㎞
  海  沟 6㎞ 平均厚度17㎞
  陆  地  33㎞
  ⒉地幔——2900㎞,铁、镁、软流层——岩浆源地
  ⒊地核——2900~6371㎞,铁、镍
  二、陆地地形
  ⒈山地
  ⒉丘陵
  ⒊高原
  ⒋平原
  ⒌盆地
  三、海底地形
  ⒈大陆架
  ⒉大陆坡
  ⒊大洋底
  四、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
  力的来源 表 现 结 果

  ⒈内力作用

  放射性元素蜕变
  地壳运动、岩浆活动(火山、地震)、变质作用
  崎岖不平

  ⒉外力作用

  太阳能、重力能
  风化、侵蚀
  搬运堆积
  固结成岩
  平坦

  五、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
  ⒈水平运动☆——高大褶皱山系
  ⒉升降运动——高低起伏
  a.褶皱
  b.地堑——谷地、裂谷
  c.地垒——山
  六、火山
  ⒈构造
  死 火 山
  ⒉分类 休眠火山
  活 火 山
  ⒊分布:环太平洋、东非大裂谷、地中海、大西洋
  山西大同——死
  ⒋中国 台湾、新疆——活
  东北——休眠
  七、地震——波
 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
  ⒉先上下颠,左右前后摇晃
  ⒊有关名词
  ⒋震级——能量大小
  ⒌烈度——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
  ⒍影响烈度因素
  a.构造地震(火山、陷落)
  b.震级大小
  c.距震中远近
  d.震深
  e.建筑物强度
  ⒎分布
  八、板块学说
  ⒈岩石圈由六大块拼合而成
  ⒉大洋板块(太平洋板块)
  ⒊板块内部稳定,交界处地壳活动
  ⒋板块处在运动中  张裂 ← →裂谷,海洋
  相撞 → ←山脉,海沟
  九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
  ⒈风化作用——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物理
  ⒉侵蚀作用——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再破坏 化学
  生物
  风力搬运——干旱地区(风蚀蘑菇、柱、城堡、沙丘)
  ⒊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——湿润地区(冲击岛、冲积平原、三角洲)
  冰川搬运
  海浪搬运
  风 力
  ⒋堆积 流 水 分选(有规律)
  海 浪
  冰 川——无分选
  ⒌固结成岩——沉积岩
  十、人类活动与地形
  ⒈地形是影响人类活动
  四大文明古国—农业国—冲积平原—河流
  ⒉人类改变地形——填海造陆(荷兰、日本……)

  第五章 地球上的大气
  一、天气——短时间 大气物理状况
  气候——长时间 天气平均 气温、降水、气压、风
  二、气温 ℃ 平均气温
  最高气温
  最低气温
  三、气温日变化、年变化
  最高——午后2点(14点)
  ⒈日 变 化
  最低——日出前后
  最高月 北半球7月(8月)
  ⒉年 变 化 南半球1月(2月)
  最低月 北半球1月(2月)
  南半球7月(8月)
  四、气温的水平分布
  ⒈气温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
  ⒉南半球平直,北半球弯曲
  ⒊一月北半球等温线:大陆上向低纬;海洋上向高纬
  七月北半球等温线:大陆上向高纬;海洋上向低纬
  ⒋最热不在赤道,北回归线,北非撒哈拉沙漠
  冷 北半球——西伯利亚(寒极)
  南半球——南极大陆 -89℃(寒极)
  五、气温的垂直分布
  -0.6℃/100M↑
  六、降水(雨、雪、雹);㎜等降水量线 水汽不饱和→饱和
  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
  ⒈类型 午后2点 (热雷雨)
  a.对流雨 赤道附近
  冷锋
  b.锋面雨 暖锋
  准静止锋——“梅雨”,6月上旬~7月中旬(淮河——南岭)
  c.地形雨——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
  d.台风雨——热带低气压——气旋——台风—→强台风(逆)
  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
  夏雨型
  a.季节变化 冬雨型
  年雨型
  b.年际变化
  七、气压——大气对下界的压力(百帕)
  ⒈气压与高度的关系——反比
  ⒉气压与气温的关系——反比
  ⒊气压与风——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
  ⒋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、六个风带

   极地高压带
  副极地低气压带
 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、信风带
  赤道低压带

  ⒌气压带、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向南北位移
  1月南移
  有些地区一年中交替控制
  7月北移
  ⒍季风
  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→气温中心→风
  气压带风带位移(亚洲南部)
  八、影响气候的因素
  ⒈纬度(最基本):寒、温、热
  不同的气压带、风带,气候不同
  在相同的气压带,风带,气候不同
  ⒉大气环流  亚热带 东岸 冬干夏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
  (气压带、风带、季风) (冬西风、夏副高) 西岸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
 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——多雨
 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——少雨
  大陆性(气温、降水)
  海洋性
  ⒊地面状况 海拔
  地 形 高大山地——迎风坡、山腰降水多
  暖流——增温、增湿
  洋 流 寒流——降温、减湿
  CO2↑气温升高(全球)
  ⒋人为影响 氟化物——臭氧层—→紫外线
  局 部
  九、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
  (类型:特点、成因、分布)
  冬 夏
  70°

  60°

  50°

  40°

  30°

  20°
  15°
  10°
  极 地 气 候(苔 原、冰 原) 夏 冬
  70° 高
  纬
  60°

  50°

  40°
  35°
  30°

  20°
  旱
  10°
 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
  ↑
  温带
  ↓ 温 带
  海洋性
  气 候
  温 带
  大 陆 性
  气 候
  温 带
  季风气候

 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

  亚热带季风气候
  ↑
  热

  带
  ↓
  热 带 沙 漠 气 候

  热 带 季 风 气 候
  雨
  热带草原气候
  热 带 雨 林 气 候
  0°   0°
  亚 洲 缺少:温带海洋性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
  北美洲缺少:热带季风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
  南美洲缺少:热带季风气候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、极地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
  欧 洲 缺少:热带沙漠气候、热带雨林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、热带季风气候、亚热带  季风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(四种热带气候和季风气候)
  大洋洲缺少:热带季风气候、温带季风气候、亚寒带针叶林气候、极地气候
  非   洲:除地中海气候、热带雨林气候、热带草原气候、热带沙漠气候外都缺少
  南 极 洲:只有极地气候
  十、气候类型的判断(图、表格、文字)
  ⒈先看气温——温度带——1月、7月
  ⒉再看降水——总量,分配——1月、7月
  ⒊综合判断——心中有数

  第六章 地球上的水
  一、水循环
  海陆间循环(大)
  ⒈方式 海上内循环(小)
  内陆循环(小)
  大气圈
  水 水 圈
  岩石圈→各个环节→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
  生物圈
  能量交换,物质迁移
  ⒉意义 水资源成为一个可更新系统
  改变地表形态
  二、海水
  ⒈盐度(钠、镁……)——35%
  a.分布规律——由副热带海域、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
 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
  b.影响盐度的因素 大河流入(波罗的海最低)
  洋流——暖流增高、寒流降低
  ⒉湿度:由赤道向两极递减
  ⒊洋流  暖 流
  按温度分  寒 流
  a.洋流分类  风海流
  按成因分  密度流(地中海→大西洋)
  补偿流(地中海←大西洋)
  b.洋流的分布规律  北半球——顺时针
  ①南北半球在中低纬度存在一个闭合的洋流圈
  ②北半球中高纬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 南半球——逆时针
  ③南纬40°~60°——西风漂流
  ④北印度洋有季风洋流
  冬——东→西(逆)
  夏——西→东(顺)
  气候——寒流——降温、减湿
  纽芬兰
  生物——渔场 北海道 寒暖流交汇
  c.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北 海
  秘 鲁
  航行 顺
  逆
  三、陆地水(冰川、河、湖、沼泽、地下水)
  地表水
  ⒈水系和流域
  a.水系=干流+支流
  b.流域 外流区域(入 海)——外流河
  内流区域(不入海)——内流河
  ⒉河流的补给
  a.降水(雨水)——最普通
  b.积雪——温带、寒带(春汛)
  c.冰川——夏季
  d.湖泊——起调节作用 一般河流地下水→河流
  e.地下水——最稳定,可靠
  ⒊地下水 黄河下游河流→地下水
 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
  a.潜   水 水位在变化
  合 理 利 用 不干净
  防“漏斗区” 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
  b.承压地下水 水位稳定
  较洁净
  第七章 陆地上的自然带
  一、地理环境——地形、气候、岩石、土壤、生物、水组成为一个综合体
  ⒈地理环境整体性——各要素相互性
  ⒉地理环境差异性
  二、自然带
  位置不同——气候不同—→土壤不同——植被不同(镜子)
  ①占有一定宽度 ②一定延伸方向 ③带与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,是逐步过渡的
  ⒈纬度地带性规律  东西延伸
  (以热量为基础)  南北更替
  ⒉经度地带性规律  南北延伸 中纬最明显
  (以水分为条件)  东西更替
  ⒊垂直地带性规律  水平延伸
  (海拔)  垂直更替
  ⒋非 地 带 性 规 律  南半球缺少:亚寒带针叶林带、苔原带
  (海陆分布、地形起伏)  南半球巴塔哥尼亚沙漠

游客2

太多了 你看靠什么 去书店看看考试参考书就有